作為威士忌初學者,想要學懂威士忌酒標上的名詞,又或者是品嚐威士忌時所用的術語?那麼就要看看以下5個威士忌常見術語,讓大家能夠更進一步了解威士忌呢!
威士忌術語一:熟成時間 / 年份標示 (Age Statement)
其中一個威士忌酒標經常提供的資訊就是熟成時間(年份標示),即Age Statement,如常見的12年、18年、25年等。由於威士忌陳釀時,味道和特性容易產生變化,為了讓出品的威士忌品與和味道更一致,酒廠多數會混合不同木桶或熟成年份的威士忌,亦能更佳呈現品牌風格和個性。酒標上的年份是酒瓶中最年輕的威士忌年份,如一款標示為20年的威士忌,當中最年輕的原酒為20年,但當中也可能混合了更老的威士忌,如25年和30年。
雖然威士忌法定最低陳年時間為3年,但大多數時間酒廠都會陳年10年、12年、15年或18年。其實,威士忌最重要的是口感,有些威士忌陳年10年口感較佳,有些則可能陳年15年才是最佳。而陳年18年後的威士忌價格會變較高,在市場上未能普及。因此,酒廠之所以會主力推出這些年份的威士忌,是因為它們最具生產效益呢!
威士忌術語二:Angels’ Share
作為威士忌愛好者,都應該會聽過「Angel’s Share」。威士忌新酒在蒸餾之後,會在各種橡木桶內陳年。不過,因為木材有微小的氣孔,內裡的威士忌就會隨時間慢慢蒸發,每年大概會有總容量之中的2% 被蒸發(在一些較熱的地區,可以高達8%的酒液被蒸發)。此大自然法則就被比喻為天使們負責徵收的威士忌稅,因此就誕生了「Angel’s Share」這個優美術語。
威士忌術語三:泥煤味(Peat / Peated)
品嚐威士忌時,經常會聽到別人以「泥煤味」品評,但其實「泥煤味」是甚麼呢?泥煤其實是古代有機物/植物枯萎後無法完全分解而沉積於地底,經過長年累月後累積成泥炭層。泥煤在以前是比較普及的燃料,故傳統的蘇格蘭威士忌製作中,常會以泥煤作燃料,燻烤發芽的大麥,令大麥停止發芽。在燻烤過程中,泥煤的氣味依附在麥芽上,並經由釀造威士忌的過程中進入酒體。
有人形容泥煤味像「正露丸」味,嚇怕不少新手,但其實很多威士忌愛好者都對這種香味趨之若鶩,蘇格蘭Islay或Island地區出產的威士忌便以煙燻泥煤味聞名。
威士忌術語四:ABV(酒精濃度)
每支威士忌的酒標在法定上都必須清楚標示酒精濃度,即是Alcohol By Volume(簡稱:ABV)。ABV指特定容量的酒精類飲品內含多少酒精(乙醇),並且通常會以容量的百分比 % vol. 表示。大多威士忌ABV為40-46%。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ABV可以是個參考,讓人知道品飲此威士忌時大概會感受到的風格。威士忌的香氣及風味豐富而繁多,而酒精正正是這些為威士忌帶來香味的物質的載體。一般當酒精濃度較高,威士忌味道會較強勁和濃郁,帶較多乾果等成熟果香;隨著酒精度下降,不同較淡的味道會散發出來,如柑橘的香味。
威士忌術語五:Cask Strength
一般來說,大部分威士忌在入瓶前,都會加水或不同木桶的酒稀釋,令酒精濃度(ABV)維持在約40%至46%。Cask Strength則是威士忌在橡木桶中熟成後,沒有加水稀釋並直接入瓶的原酒,ABV可高達約50%至65%。
這種「原汁原味」的Cask Strength威士忌近年愈來愈為人熟悉,亦備受追捧,需求大幅上升。它的風格強烈,品嚐時建議逐點加水,稀釋至個人喜愛的口味,這能令香氣慢慢釋放之餘,也可以感受威士忌在不同濃度時的不同面貌,非常吸引!不過要小心過度稀釋,否則威士忌會失去它的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