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客座作家 Matt Sir 吃喝教學之日常 Facebook: MattSirHongKong、Instagram @MattSirHongKong |
從事酒類教育工作多年,Matt Sir專注教授WSET葡萄酒及清酒課程,是香港WSET學生人數最多、人氣最盛的資深導師之一,近年亦不停培育新晉導師。Matt 非常著重品鑑部份,擅長將深奧的科學理論透過品鑑讓學生真正認識葡萄酒及清酒背後的故事。除擁有WSET Level 4、WSET Sake Level 3、WSET Wine & Sake Certified Educator、French Wine Scholar、Certified Sommelier、Certified Specialist of Wine、國際唎酒師等資格外,Matt也是葡萄酒大師(MW)的考生,亦參與多年IWSC(International Wine & Spirit Competition)的評審工作。
盲品(Blind Tasting)可謂筆者生活的一部份。無論各級課程教學、大小飯局還是宵夜聚會,從幾十蚊的入門級餐酒到非常昂貴的fine wine,都離不開blind tasting,筆者甚至認為盲品是品酒必須的過程。或許很多人都認為盲品最重要當然是成功猜中品種產區,猜中固然是好,但其實真正的意義在於過程。
不要做「Label Drinker」
試想像蒙瓶一款幾十元的餐酒和一支頂級葡萄酒給沒有任何品酒經驗的人盲品,筆者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較喜歡果味為主、沒有太多酸度丹寧的餐酒,但如果品酒前已經知道兩款葡萄酒的價值有如此大的落差,即使完全不懂品酒的人也會「感受」到較名貴的一支質素較佳。類似的情況其實十分普遍,很多人對某些國家、品種抱有偏見或自覺不喜歡某個國家品種,但若以盲品方式試酒,往往出現相反效果。或許很多人覺得「望住個label飲」會更好飲,特別是fine wine,但如果要向專業級進發,必須先戒掉做Label Drinker,再久經鍛鍊你便會更懂得欣賞不同價位和產區的葡萄酒,您花的錢亦會變得更有價值。
盲品絕不是靠估
不同機構或考核制度對盲品的要求和方向有所不同,在此暫不討論各盲品方式的差異。如果單從透過盲品提升品鑒技巧的角度出發 ,又或是藉盲品加深對酒的了解,那麼思考和推論過程遠遠比結果重要。例如初接觸葡萄酒的人盲品一支帶點甜度的白葡萄酒,可能憑以往經驗直接估中Riesling,但需知道世界上很多品種產區也可以有一定甜度,如果欠缺中間的推論過程純粹「靠估」,或只是憶起曾經飲過類似的酒而巧合地估中,對品鑒技巧和葡萄酒的認知沒有甚麼提昇作用。
專業和大師的分別
專業的盲品透過觀察葡萄酒不同的特徵、釀酒工藝等推論出品種、產區、以至年份等。但真正的品酒大師在整個過程中應該有非常實在的論證,再逐步收窄可能的品種和產區,即使已經得出一個結論,亦應該考慮其他可能性,並將一些產區年份差異、個別酒莊獨特風格、以至整個產區釀工藝的新趨勢也考慮其中。例如Dog Point Section 94、Denton Yarra Valley系列、 Frank Cornelissen Susucaru Rosato等都是需要跳出品種及產區的「Textbook」風格。當然能夠做到以上的效果,不但需要豐富品鑒經驗,亦需要既廣泛亦貼近最新情況的葡萄酒知識。
關於盲品的小貼士
如果你是新手,盲品的重點應該放在認識品種特徵,你可以選擇一些能清晰表現品種風格的葡萄酒與朋友一起盲品,例如Zuccardi Jose Malbec、Clau De Nell Cabernet Franc、Montes Alpha Carmenere等。
如果您已有一定經驗和葡萄酒知識,盲品的重點應放在比較氣候條件、釀酒工藝、產區特點等,例如比較Le Domaine Montirius Vacqueyras Le Clos和d’Arenberg Ironstone Pressings GSM、Pegasus Bay Sauvignon Semillon和任何Pessac Leognan白酒這類組合。
如果您與盲品經驗豐富的朋友聚會,除了考慮以上盲品建議外,重點亦可多放在一些產區另類風格的出品,例如非一般澳洲風格的Ochota Barrels系列,又或是與美國酒風格與別不同的Betz系列等,以擴闊您對產區多樣化的認知。